夜将军_第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3/4页)



    “唉!我看咱们早早说服全城的百姓,开城门迎接北宋大军好了,快些结束这兵荒马乱的岁月吧!”

    “这怎么可能办得到?只怕消息还没传开,我们就已经被郡守给杀掉了。”

    “听说夜将军所到之处,虽攻城掠地但从不纵容军队扰民掠财,如果咱们这当页是由他来攻的话,那咱们这些老百姓也甭担心了,说不定页能安安心心地就此归顺大宋朝呢!”

    “嘘!这话得留神小心,当心给人听见了报告郡守,就先拿咱们几个开刀。”

    路人谈论着、感慨着,虽然也有几人好奇或同情炮望了菱花一眼,可大部分还是结束在摇头与视而不见裹。

    现在这个世道,谁还管得了谁呢?

    活人都已经快活不下去了,哪里管得到死人葬不葬呢?

    葵花整个人直直地跪在粗劣的石板地上,麻木地任凭行人来来去去、指指点点。

    自从爹走了之后,她已经是不想再活下去了,这世上根本没有她活下去的动力和意义了。

    待篑钱好好的将爹安葬了之后,她就可以追随爹的脚步,黄泉路上好相伴了。

    冷风飕飕地,不留情地显过了菱花的脸颊、身体,她在寒风中瑟缩着,苍白且毫无血色的面庞却愣愣地,仿佛所有的神魂都已然消失,只剩下rou体些微的感觉还存在。

    爹呀爹,您怎么舍得抛下女一个人?为什么您在走的那一瞬间不把女也带走…长夜凄凄,白昼惶惶,您教女怎么活,怎么活啊?

    她难抑哀伤她遥想从前,爹不时会在做完活以后挑几个略长得好的土豆(马铃薯),兴匆匆地带回家让她塞进灶炉里烤,等到她炒好了青菜鸡蛋,爷俩用完了晚膳,那灶里头的余炭就能将土豆慢幔烘热、烘熟。

    夜长的时候,她就把松熟透了的土豆取出来扳开,那股飘散而出的热气和香气是她记忆中最甜美的滋味,而在爹的怀襄捧着暖暖的剩余土豆,手里、嘴里剥吃着它的香温松软,父文俩促陈闲聊就是她最幸福的辰光了。

    可是这样的日子随着那亩旱田被地主收回,爹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后,家画的欢笑声就越来越少了。

    多了的是nongnong的葯草味,还有父亲在喘咳捂胸悸库的当,她揪着心深深抽疼的恐惧滋味。

    每当她在灯下做针线活,赶着要交件给人家的时候,那盏彷佛永远黯淡的油灯伴着父亲粗重痛楚的喘息就变成了她生活里的全部。

    可是就算如此,她也宁愿日子还是维持在那样的辰光不要走,她宁愿挑绣上千万件的衣裳,宁愿把眼看瞎了、手戳得再无完肤了,她也要爹再留在身边,只要他的呼吸不息、心跳不停,她宁可这样日日夜夜地做下去…做下去…

    可这样的日子竟是再也不能够了。

    思及此,她麻痹了的心痛再度寸寸切割凌通着地整个的灵魂、整个的心,她已然乾枯的眼眶又红了,泪珠像无力随风坠落的两滴一样,直往下掉。

    爹…为什么您要走…爹啊…冬天的寒风如旋风般地狂刮起来,恍若要将世上所有的悲哀不乎统统卷上半空中。

    就在菱花泪流难禁的同时,整个太原城突然像炸了锅一样,惊叫声、呼喊声,人马杂杳的声音狂涌而起。

    菱花愣愣地看着仓皇走避逃开的百姓们,她跪得发麻的双腿却再难起身,她也不想起身,无论外面世界多么惊逃诏地、崩毁瓦解,也远远比不上她早已支离破碎的全命。

    “夜将军的军队已经攻进来啦!太原城的守卫士兵节节败退…郡守已经逃了呀!”

    “快跑,袂胞呀…”

    大宋兵马势如破竹,谁都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以至于太原方面的驻军就像冰雪遇上丁游水一般,激化溃逃得鸶惶四散。

    呼喊声、叫骂声、哭闹臀,百姓一时人人自危、紧闭门窗,生恐被战火所波及,来个疯狂大屠城之类的。

    一时之间,只听着雷声般的厮杀声和战马嘶鸣的铁蹄声,达达地踏破了寂然如死地的城内。

    菱花没有逃也不想逃,她几乎是麻木又欢迎着死亡气息的到来…

    她何必逃?她已全无可恋,身为子女甚至无能为力安葬老父,自责心痛和丧父之恸已经将她整个人都撕碎了,她又有什么好逃的呢?

    狂风呼呼啸然,菱花雪白搞素的衣袂在风中飘飞着,她昂然跪立着,彷佛已成了天地间的一方硬石。

    这就是锺离夜第一眼见到的菱花,浑身苍白若雪,纤瘦弱小的身子却昂然地跪立在大街上,带着面对命运的义无反顾。

    她低着头,乌黑的发丝长长地飘散在背后,随着狂风肆卷着,如同风中的断絮,又如同愤怒的女神…

    他骑在高大黝黑的千里驹上,一身被鳞带甲的战将装备衬托出他凛若天神的气势,黑亮的发上没有戴盔帽,反而是以一条夜黑长巾自额头束向脑后,他宽阔的印堂和气度俊凛的脸庞上带着一丝深刻的研究意味.眸光很快的自她突兀屹立的身子移落到她膝下跪着的四个大字!窦身葬父。

    “做禀夜将军,太原城己然为我军攻克,郡守张于郎也为我右翼军士掳获了。”一名飞马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